冬奥史上传奇4人组,从未见过雪,却参加雪车比赛,翻车后的举动震惊全场……
2025-10-18 18:23:46 / 搭配推荐点击上方蓝字“青年文摘”
右上角“...”点选“设为星标”
添加★标 不再错过推送
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~
作者:我是王耳朵
来源:王耳朵先生(ID:huangezishiba)
踏点轻快音乐,舞动热情脚步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牙买加代表团的入场,特别又吸睛。
9名运动员参赛,就已创造历史。
作为“一片雪花都不曾飘落”的国度,牙买加的冬奥之路,艰辛却又热血。
特别是四人雪车队,堪称传奇。
34年前,牙买加四人雪车队首次亮相,征战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。
虽然最后以翻车结束,但队员坚持将雪车推向终点,赢得掌声雷动。
他们的故事,被迪士尼改编成电影《冰上轻驰》。
就是这个赤道国家,就是这群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雪的运动员,却彻底改变了热带国家参加冬奥会的格局。
2020年3月31日,小山姆·克莱顿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去世,年仅58岁。
他是牙买加家喻户晓的雷鬼音乐人,也是牙买加国家雪车队,甚至冬奥史上,无法忽视的灵魂运动员。
1986年,苦训4年的小山姆·克莱顿,踌躇满志地参加夏季奥运会的短跑选拔。
短跑,是牙买加最引以为傲的强项,飞人博尔特就来自牙买加。
以领先优势冲刺时,小山姆·克莱顿与对手发生意外碰撞跌倒,奥运梦碎。
倔强又不甘的他,将目光瞄准了2年后的卡尔加里冬奥会。
谁都以为他“魔怔”了。
因为在年平均气温高达27℃的牙买加,小山姆·克莱顿决心要打造一支雪车队。
痴人说梦,天方夜谭。
面对质疑,小山姆·克莱顿认为雪车和短跑,其实存在共通之处,那就是速度和爆发力。
而且,“只要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,我就一定要出现在奥运赛场上。”
他说服两位军队里的士兵和一名爱好短跑的工程师,一起投入到“雪上F1”的探索中。
即使没有雪场,没有雪车,没有经费,没有教练。
通过街头表演、兼职零工筹措来一点资金,小山姆·克莱顿将手推车圈围上铁皮,改造成雪车。
然后以草坪代替雪道,反复练习。为协调动作,他们经常缩进浴缸里“找感觉”,辛酸又欢乐。
此外,为适应赛场上的严寒,习惯酷暑的队员们还将自己关进冰库里,去体验天寒地冻的环境。
他们的真诚和认真,打动了前奥地利雪车名将赛普·海达切尔。
至此,牙买加雪车队才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专业教练。
他们一路斩棘,直到获得卡尔加里冬奥会参赛资格前一周,才在牙买加旅游局的支持下,购置了一辆“合格”的二手比赛用车。
顺利来到加拿大的四个小伙子,却没能迎来幸运女神的眷顾。
赛场上,四人雪车的平均时速达100公里,最高可至160公里。
疾速飞驰的二手老雪车,在一个270度的扭转弯道上,没能扛住巨大的冲击力,冰刀移位发生了意外。
雪车侧翻。
正当观众们焦急等待场内救援时,小山姆·克莱顿和队友强忍伤痛,在众目注视下,“淡然”起身。
然后,合力将雪车硬推到了终点。
那一刻,欢呼和喝彩,响彻赛场上空。
1993年,迪士尼以此为原型,拍摄了电影《冰上轻驰》。
电影引人欢笑又催人泪下,《冰上轻驰》成为年度最卖座的影片之一。
不仅后来的牙买加雪车队员时常回味这部作品,无数热带国家的年轻人,也受此影响,走进了冬奥赛场。
比如牙买加首位滑雪运动员本杰明·亚历山大,正是因为《冰上轻驰》走上竞技之途。
缔造传奇不易,延续神话更难。
不同于钢架或双人雪车,四人雪车的设备和训练成本十分高昂,仅一辆参赛用车就数十万欧元起步。
对于冬运项目薄弱、国力经济相对落后的牙买加而言,这毫无疑问是厚重的“雪霜”。
到2014年,为备战俄罗斯索契冬奥会,拿出路费都堪忧的牙买加雪车队,只能四处借债。
最后依靠虚拟货币商“狗狗币”的宣传募捐,才凑够资金。
正如狗狗币那经典的柴犬表情,一言难尽。
不止如此,出战索契冬奥会的牙买加雪车选手温斯顿·沃茨等,还遭遇了错过航班、行李丢失、设备被盗的意外。
跌跌撞撞抵达赛场后,温斯顿·沃茨感慨道:
我们并不是一群小丑,而是以严肃态度来参赛的运动员。
参加雪车比赛,于他而言“就是全部世界”,“对我的国家也意义非凡”。
央视当时也报道过这个新闻
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,牙买加雪车队的困境,一如既往。
但同样一如既往的,是他们的乐观和坚韧。
这一次,他们将信息发布到众筹网站gofundme,还力邀飞人博尔特加入雪车队,“共创辉煌”。
虽然博尔特婉拒笑答“怕冷”,但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,牙买加雪车队实现了女子参赛突破。
无奈的是,赛前一周,牙买加女子雪车队教练桑德拉,因与体育官员产生冲突被解聘。
唯一一辆从德国租借的双人雪车,也因相关官员不愿意支付违约金而被桑德拉带走。
绝望中,牙买加知名厂商红带啤酒慷慨解囊,加急购买,赠送给雪车队一辆新赛车。
兴奋的姑娘们在雪车底打上“MR.COOL BOLT(博尔特酷毙)”标语,以示对博尔特的致敬,希望“飞人”附体。
平昌冬奥会上,牙买加女子双人雪车队的成绩位列第18。
曾经,体育界将“牙买加雪车队”作为一个“特有名词”,代指不可能取得成绩的队伍。
这一次,“牙买加雪车队”的含义,开始改变。
其背后蕴含的,不再是无望和挣扎,而是尊重与突破。
队员芬拉托·维多利亚讲述以上经历时,忍不住落泪:“我希望牙买加人民可以看到,他们也能做到这一切。”
是的,牙买加也可以做到这一切。
北京冬奥会,他们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强的阵容。
参赛项目,也增加到4项。
对牙买加而言,最为激动的项目,就是等待了24年、重振旗鼓的四人雪车。
正如四人雪车舵手尚韦恩·斯蒂芬斯所言,“我们来自一个小国,但在有限的资源下,取得了伟大的成就。”
尚韦恩·斯蒂芬斯的另一身份,是英国皇家空军下士。
服役期间,尚韦恩·斯蒂芬斯所在部队,曾通过雪车进行冒险和技能开发训练。
一次,尚韦恩·斯蒂芬斯收到一张雪车题材明信片,上面的宣传语让他心潮澎湃:心动吗?想试下?
于是,他开始参加国家队试训。
两年后,以优异成绩入选。
2020年疫情封锁期间,尚韦恩·斯蒂芬斯和队友的训练方式,是在大街上推行MINI轿车。
他笑称:“不得已的情况下,我们必须展开想象力。确保以100%的准备,冲击北京冬奥。”
空军视频会议上,尚韦恩·斯蒂芬斯还绘声绘色地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,描述起牙买加雪车队的历史,以及他们异想天开的训练方式,“女王听后很开心,并为我们‘点赞’”。
遗憾的是,尚韦恩·斯蒂芬斯带领团队走向北京时,开创牙买加雪车历史的小山姆·克莱顿,已无法目睹。
如前文所说,2020年3月31日,小山姆·克莱顿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去世。
面对尚韦恩·斯蒂芬斯的蓬勃朝气,小山姆·克莱顿的队友克里斯·斯托克斯感慨说道,一路走来,牙买加雪车队不仅是一段“冰上时光”,更是一种“想法和希望”:
无论你来自哪里,处于何种境地,都无碍你前往世界任何地方,让自己变得更为出色。
想起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,我们一篇文章下的读者留言。
“为什么一个国家再穷也要参加奥运会?”
当时我回答:体育,能焕发希望。
今天,看完了牙买加雪车队的故事,我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为何那些深陷贫穷、落后、动荡甚至在战乱中的国家,也会对奥运如此锲而不舍?
因为奥运精神会告诉你,无论你来自哪里、处于何种境地,都无碍你前往世界任何地方,让自己变得更为出色,让世界看到自己的祖国。
就像1932年,在海上颠簸22天后,刘长春举起国旗代表中国,首次走进夏季奥运会场。
就像1980年,中国奥委会在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,力克艰难,首派代表团参加冬奥盛会。
小山姆·克莱顿的一个“想法”,点燃的是牙买加雪车队,也是无数弱小国家的一个“希望”。
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:
当身处黑暗隧道且不知需要行走多久时,尽头的奥运圣火,将成为一盏明灯。
为了让世界看到自己的祖国,
泪目了~
【言之有“礼”,天天赠刊】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,赠送2022年第5期《青年文摘》杂志1本~
作者简介:王耳朵,上不知天文,下不知地理,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。关注【王耳朵先生】(ID:huangezishiba),一个路见不平,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。